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方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资深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2007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其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2024年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担任研究员。2024年加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担任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柔性神经电极技术。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rotocols,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10000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神经活动记录与调控新技术”。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方英实验室聚焦脑机接口(BCI)与神经疾病治疗研究,由1名课题组长、2名博士后和3名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员组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的创新梯队。 课题组长为BCI领域专家,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在Nature子刊等发表通讯论文50余篇,主导团队科研方向与产学研合作。 博士后团队分工明确: 1)柔性神经电极方向:开发高密度柔性电极阵列,突破长期植入稳定性难题; 2)AD治疗方向:研究BCI调控神经环路机制,探索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新策略,建立独特的小动物-非人灵长类研究体系。 实验团队由3名资深非人灵长类实验员组成,具备完善的动物行为训练、电生理记录及神经调控实验平台,支撑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重要成果。 团队依托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多个技术平台,包括微纳加工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光学影像中心、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以及行为分析中心等,实验室配备有高通量电生理记录设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未来将加强神经调控与临床转化研究,引进计算神经科学人才,推动BCI技术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突破,强化产业转化力量。
硕士研究生 1 名,博士研究生 1 名
# | 项目名称 | 起止日期 | 金额 | 项目类型 | 本人角色 |
---|---|---|---|---|---|
1 | 神经活动记录与调控新技术 | 2021-12 —— 2026-11 | 8006万元 | 主持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主持 |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份 | 论文署名 |
---|---|---|---|---|
1 | Spatially Precise Genetic Engineering at the Electrode-Tissue Interface | Advanced Materials | 2024-05 | 通讯作者 |
2 | Self-assembled ultraflexible probes for long-term neural recording and modulation in the brain | Nature Protocals | 2023-05 | 通讯作者 |
3 | Free-Standing Nanofilm Electrode Arrays for Long-Term Stable Neural Interfacings | Advanced Materials | 2022-02 | 通讯作者 |
4 | Self-assembled multifunctional neural probes for precise integration of optogenetics and electrophysiology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1-10 | 通讯作者 |
# | 获奖证书编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日期 | 颁奖单位 | 本单位是否为第一完成单位 | 完成单位排名 | 本人排序 | 备注 |
---|---|---|---|---|---|---|---|---|---|---|---|
1 | 2018基-3-011-04 | 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 省部级 | 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18-11-01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否 | 第四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