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罗敏敏博士1973年出生于中国江西,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现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联合所长。 自2004年以来,罗敏敏博士主要致力探索感觉信号及奖惩信号处理的神经机制及相关环路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罗敏敏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以转基因动物为模型,采用电生理、光遗传学、行为分析、光学成像、电子电路及分子遗传学等多学科手段,集中探索感觉和奖惩信号处理的神经机制及相关环路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在中缝背核五羟色胺神经系统和内侧缰核—脚间核胆碱能神经投射的电生理和行为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发现了中缝背核五羟色胺神经元编码奖赏并提出此类神经元编码环境有益性的理论,发现了内侧缰核、脚间核、下丘脑侧核及中脑多巴胺系统在奖惩行为中的作用,同时在对一些人类重要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药物靶点的确认、和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寻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开发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团队自主研发的对光超级敏感的光敏蛋白已用于失明患者基因治疗,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研究者发起的研究型临床试验已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以通讯(含共通讯)作者身份发表Nature(1篇)、Science(3篇)、Cell、Neuron (11篇)、Nature Methods (3篇)等(总计发表论文95篇,总被引逾1.1万次(H指数55,引用>100论文40篇),连续11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罗敏敏教授带领的团队以“ 解析调控情感环路机制—揭示异常病理特征—开发精准干预策略”为主线,汇聚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技术支撑人员。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系统神经生物学及临床转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模式。
硕士研究生 0 名,博士研究生 9 名
# | 项目名称 | 起止日期 | 金额 | 项目类型 | 本人角色 |
---|---|---|---|---|---|
1 | 腾讯新基石项目 | 2023-01 —— 2027-12 | 2500万 | 主持企业/行业委托重大项目 | 主持人 |
2 |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 2021-12 —— 2026-12 | 300万 | 参与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参与者 |
3 |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胆碱能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单细胞形态精细研究 | 2017-01 —— 2025-07 | 350万 | 主持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主持 |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份 | 论文署名 |
---|---|---|---|---|
1 | A corticoamygdalar pathway controls reward devaluation and depression using dynamic inhibition code | Neuron | 2023-09 | 通讯作者 |
2 | Brain endothelial GSDMD activation mediates inflammatory BBB breakdown | Nature | 2024-05 | 共同通讯 |
3 | A brainstem circuit amplifies aversion | Neuron | 2024-11 | 共同通讯 |
4 | Directed evolution of adeno-associated virus for efficient gene delivery to microglia | Nature Methods | 2022-07 | 共同通讯 |
5 | Astrocytes release ATP/ADP and glutamate in flashes via vesicular exocytosis | Molecular Psychiatry | 2024-11 | 通讯作者 |
# | 获奖证书编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日期 | 颁奖单位 | 本单位是否为第一完成单位 | 完成单位排名 | 本人排序 | 备注 |
---|---|---|---|---|---|---|---|---|---|---|---|
1 | 202201040P0903 | 中华医学科技奖 | 国家级 | 一等奖 | 2023-03-24 | 中华医学会 | 否 | 3 |
# | 成果类型 | 项目/专利/新品种名称 |
---|---|---|
1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免疫信号放大方法 |
2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双色荧光激发神经信号光纤记录系统及记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