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郭昆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A&M University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农业昆虫的生物防治研究。2010年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从事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专注于有机金银花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控研究。主要基于害虫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及害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研发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开展药用昆虫规范化养殖,提升药用昆虫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任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植保专业委员会植保专家;动物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分会副秘书长。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服务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论著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指导和培养研究生11人。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药用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研究组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由徐常青研究员领衔,专业从事药用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控研究,旨在为药用植物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绿色防控技术。团队致力于解决药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及相关栽培技术难题,以及与植保相关的抗性种质筛选研究等。近年来,团队主要针对病虫草害及农残问题突出的药用植物,在明确病虫草害种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互作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绿色高效农药安全使用为辅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发高效环保的植保产品、植保装备,辅以高抗优质的品种,兼顾中药材产量与品质,从源头解决中药材生产中所面临的农药残留和品质下降等问题,为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医科院创新工程等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在枸杞、菊花、黄芩、山茱萸、金银花等中药材上获得良好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3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近20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5项;选育黄芩新品种2个;主编或参编《药用植物保护学》、《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等论著9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2人。
硕士研究生 3 名,博士研究生 0 名
# | 项目名称 | 起止日期 | 金额 | 项目类型 | 本人角色 |
---|---|---|---|---|---|
1 | 高品质中药材生态调控栽培技术研究 | 2022-12 —— 2025-12 | 2000万 | 参与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主持人 |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份 | 论文署名 |
---|---|---|---|---|
1 | A new method of gall mit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defoliation to control Aceria pallida | Peer J | 2019-02 | 第三作者 |
2 | 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 中国现代中药 | 2024-05 | 通讯作者 |
3 | Secondary Rhinaria Contribute to Major Sexual Dimorphism of Antennae in the Aphid Semiaphis heraclei (Takahashi) | Insects | 2023-05 | 通讯作者 |
4 | 温度对忍冬皱背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02 | 通讯作者 |
5 | Chromosome-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honeysuckle | Scientific data | 2022-02 | 并列第一 |
无
# | 成果类型 | 项目/专利/新品种名称 |
---|---|---|
1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美洲大蠊的卵鞘收集装置 |
2 | 出版高水平专著 | 药用植物保护学 |
3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咖啡脊虎天牛性引诱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