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申国安,博士、副研究员。1996年毕业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2005,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2007-2011年在美国Noble 基金会从事博士后研究,进行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研究。2012-201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8年10月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鉴定中心工作。在“Plant Physiology”、“ Front. Plant Sci. ”、 “J Exp Bot”等国际期刊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一项,主要研究植物黄酮醇糖基转移酶基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方向: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植物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药用植物的形态发育生物学。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目前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信息中心刘昶研究员团队,是国内领先的药用植物与生物信息学交叉研究团队,专注于运用多组学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推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分子机制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昶研究员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基因组学、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合成生物学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项重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 团队依托研究所的药用植物资源库和先进测序平台,构建了多种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和代谢组数据库,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活性成分预测算法,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近年来,团队在灵芝、人参等名贵药材的功能基因挖掘和合成生物学应用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推动产学研合作。团队注重学科交叉,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保持合作,致力于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揭示传统中药的科学内涵,助力创新药物研发与中医药国际化。
硕士研究生 1 名,博士研究生 0 名
# | 项目名称 | 起止日期 | 金额 | 项目类型 | 本人角色 |
---|---|---|---|---|---|
1 | 基于品质提升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 2022-12 —— 2025-12 | 20万元 | 参与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参与者 |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份 | 论文署名 |
---|---|---|---|---|
1 | 苦参开花和授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中国现代中药 | 2021-12 | 第一作者 |
2 | Identific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lMYB1 from Pueraria lobata | Front Plant Sci. | 2021-08 | 第一作者 |
3 | A Novel 3-O-rhamnoside: 2″-O-xylosyltransferase Responsible for Terminal Modification of Prenylflavonol Glycosides in 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 Int J Mol Sci. | 2022-12 | 通讯作者 |
4 | The discovery of a key prenyltransferase gene assisted by a chromosome-level Epimedium pubescens genome. | Front Plant Sci. | 2022-11 | 第一作者 |
5 | Genome-wide analysis of UGT gene family identified key gene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bioactive flavonol glycosides in 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 Synth Syst Biotechnol. | 2022-07 | 通讯作者 |
无
# | 成果类型 | 项目/专利/新品种名称 |
---|---|---|
1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家族基因内含子统计软件V1.0 |
2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家族基因序列批量处理软件V1.0 |
3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叶绿体基因注释校正软件V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