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潘博,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4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02年获得山东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专业博士学位。 擅长各种耳廓畸形的整形、再造;重睑术、眼袋切除术、隆鼻术;瘢痕的诊治;体型雕塑;扩张器;血管瘤治疗等。目前已成功为5千例患者实施了整形手术,手术效果佳,恢复快。 作为整形外科第一位获得协和新星的科技工作者,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网络平台建设项目1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1项。部分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首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首届科学技术奖,2007年第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近期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外耳整形再造学组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库成员。基于以上成绩,获得2017年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的称号。2024年被评为院校育人先锋、院校教书育人先锋。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团队名称:小耳畸形临床及病因研究组(Clinical and Etiological Research Group on Microtia, CERGM) 团队定位:团队是一个专注于小耳畸形临床治疗及发病病因学领域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小耳畸形临床治疗方式的创新、改进和突破,人工组织工程耳的研发及致病基因分析的探索。 团队PI:潘博,国内知名外耳整形再造专家,拥有超过20年的外耳整形再造临床和病因学的研究经验,发表过1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得相关荣誉及奖项。 研究方向: 1.外耳再造临床治疗:长期从事外耳整形再造临床工作,不断改进外耳整形再造临床相关术式和相关器械的研发,旨在提高外耳整形再造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病因学研究:专注于小耳畸形研究近 20 年,有超过 200 例和数十个核心家系的基因组学研究基础,成功构建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和干细胞诱导体系,累计发表各类小耳畸形中英文期刊超过 100 篇。对于小耳畸形病因学研究尤其是遗传学研究具有长期的技术积累优势。 3.组织工程耳及生物材料研究:为更好的找到人工材料构建远期效果良好的人工组织工程耳,致力于小耳畸形种子细胞优化和开发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材料,以使人工组织工程耳更复合人体耳的力学特性及移植需求。 团队成员: 博士后研究员孟晓露博士:专注小耳畸形病因学基因领域,具有丰富的基因学研究经验,具备相关的实验及组学分析能力。 王长琛博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合金生物材料,尤其在胸廓畸形生物植入材料方面有深入研究。 孙鹏飞博士:住院医师,专注外耳畸形再造手术临床数据的整理和收集。 杨洋博士:住院医师,专注组织工程耳种子细胞的优化研究,尤其在耳软骨与微细胞器关系有深入研究。 博士研究生:屈见闻,专注组织工程耳种子细胞的优化研究,尤其在耳软骨与热休克蛋白的关系有深入研究。 博士研究生:贾玄烨,专注中药对外耳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李聪,专注生物材料在肋软骨原位再生运用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张泽鑫,专注小耳畸形病因学研究,负责全基因组测序、时空转录测序研究及分析。 博士研究生:苏若楠,专注外耳再造临床相关器械的研发研究。 博士研究生:郭凡,专注外耳再造的皮瓣血运的相关临床研究。 研究成果: 团队在小耳畸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开发出小耳畸形基因筛查试剂盒、 建立相关标准化小耳畸形专项数据库、培育软骨类器官模型。在小耳畸形病因学研究中,发现细胞骨架结构有关的基因和细胞结构发生异变,初步提示了细胞骨架(与器官大小和对称发育有关)结构异常在小耳畸形中的潜在机制 合作与交流: 团队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定期参加国内/际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未来展望: 团队致力于成为小耳畸形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的领导者,通过创新研究推动小耳畸形治疗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 0 名,博士研究生 9 名
# | 项目名称 | 起止日期 | 金额 | 项目类型 | 本人角色 |
---|---|---|---|---|---|
1 | 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 | 2020-01-01 —— 2025-12-31 | 100.00 | 主持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 主持者 |
2 | 体表和骨骼肌肉系统出生缺陷预防-诊断-治疗全链条防控基础及临床研究(子课题) | 2021-01-01 —— 2025-12-31 | 50.0 | 主持者 |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份 | 论文署名 |
---|---|---|---|---|
1 | An ear-shaped film with a "leg" | Translational Pediatrics | 2023-06 | 潘博 |
2 | Phenotype Analysis and Genetic Study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 | Cleft Palate-craniofacial Journal | 2022-08 | 潘博 |
3 |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microtia | Scientific Reports | 2024-05 | 潘博 |
4 | Classification and Surgical Strategies of Constricted Ears in a Chinese Specialty Clinic: A Retrospective Study |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 2022-10 | 潘博 |
5 | Inheritance analysis and family history for microtia: A hospital-based study in Chin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 2023-08 | 潘博 |
6 | 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of microtia patients' normal ears and discussion on expander selection i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 Sci Rep | 2022-03 | 潘博 |
7 |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utations in EYA3 and EFTUD2 in a family with craniofacial microsomia: evidence of digenic inheritance | Frontiers of Medicine | 2023-10 | 潘博 |
8 | Free dermofat grafting for chest deformity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Surgery | 2023-07 | 潘博 |
无
# | 成果类型 | 项目/专利/新品种名称 |
---|---|---|
1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耳廓再造定位尺 |
3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医用可降解抗菌缝合线 |
4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医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
5 | 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 | 一种用于凸起伤口的抗菌敷料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