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李太生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性别:男
  • 导师类型:博导
  • 职称:主任医师
  • 该职称任职时间:200409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内科学
  • 邮箱 : litsh@263.net
  • 工作电话 : 1360107644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太生,男,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9年在法国巴黎PITIE医院学习工作,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和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和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曾先后在《科学》、《自然医学》、《柳叶刀》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于1997年与法国导师一起在世界首先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理论,这一发现被认为在艾滋病的治疗上打开了希望之门,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98年被法国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做了专门报道。1999年回国后,对中国艾滋病人免疫改变及免疫功能重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建立并改良了效优价廉低毒副作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国方案”。并获得了200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太生举办上百次艾滋病的专业人员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上万人授课。由于上述成就,2002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对李太生作了专门报道。 2003年北京“非典”暴发以后,他带领同事们对 “非典”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进行科技攻关,并率先在国内外发现 “非典”患者急性期T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提出了检测发热病人的T细胞有助于非典”的早期诊断,并提出了“早期、小量、短程”应用激素治疗“非典”的新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在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并发表在感染性疾病领域高水平杂志上。由于上述成就,获得了“全国抗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的研究工作:除继续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外,目前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多项国际和国内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 HIV/AIDS的发病机制尤其是CD4 T细胞减少的机制; 2. 中国HIV/AIDS病人的免疫改变和免疫应答特点研究; 3. HAART对中国HIV/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观察; 4.HIV/AIDS相关免疫炎症的发病机制及应对;5 艾滋病抗病毒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80篇,共计他引9700余次。

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李太生,男,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9年在法国巴黎PITIE医院学习工作,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和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和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曾先后在《科学》、《自然医学》、《柳叶刀》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于1997年与法国导师一起在世界首先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理论,这一发现被认为在艾滋病的治疗上打开了希望之门,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98年被法国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做了专门报道。1999年回国后,对中国艾滋病人免疫改变及免疫功能重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建立并改良了效优价廉低毒副作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国方案”。并获得了200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太生举办上百次艾滋病的专业人员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上万人授课。由于上述成就,2002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对李太生作了专门报道。 2003年北京“非典”暴发以后,他带领同事们对 “非典”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进行科技攻关,并率先在国内外发现 “非典”患者急性期T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提出了检测发热病人的T细胞有助于非典”的早期诊断,并提出了“早期、小量、短程”应用激素治疗“非典”的新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在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并发表在感染性疾病领域高水平杂志上。由于上述成就,获得了“全国抗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的研究工作:除继续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外,目前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多项国际和国内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 HIV/AIDS的发病机制尤其是CD4 T细胞减少的机制; 2. 中国HIV/AIDS病人的免疫改变和免疫应答特点研究; 3. HAART对中国HIV/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观察; 4.HIV/AIDS相关免疫炎症的发病机制及应对;5 艾滋病抗病毒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80篇,共计他引9700余次。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感染性疾病,艾滋病
  • 在校研究生Current Graduate Students

硕士研究生 1 名,博士研究生 7 名

  • 科研项目Research Projects
#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金额 项目类型 本人角色
1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新技术研究2021-10-01 —— 800.0参与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者
2中国艾滋病的综合诊疗和全病程管理2022-11-01 —— 2025-10-01主持企业/行业委托重大项目主持人
32020年北京市教学名师立项-感染病学在线课程设计及资源建设2020-07-01 —— 2022-12-31主持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人
4艾滋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及推广应用研究2017-01-01 —— 2020-12-01主持在研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人
  • 发表论文Papers
#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发表年份 论文署名
1Hypothesis for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a review of immun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viral pneumonia.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2022-06-06李太生
2Prospective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Chinese Persons Living With HIV.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22-06-06李太生
3Long-lasting recovery in CD4 T-cell function and viral-load reduction aft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advanced HIV-1 disease.LANCET2022-06-06李太生
4The effect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itiation time on HIV reservoir size in Chinese chronically HIV infected patients: a prospective, multi-site cohort studyBMC INFECT DIS2019-03-01通讯作者
5HIV-1 CRF01_AE subtype and HIV-1 DNA level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IV-1 infection: a correlation study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20-01-01通讯作者
  • 科研获奖Research Awards


  • 研究成果Research Findings
# 成果类型 项目/专利/新品种名称
1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雷公藤多甙对治疗免疫重建不全的新用
2出版高水平专著内科学 感染科分册(第2版)
3出版高水平专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感染性疾病学卷
4作为主创人员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新品种雷公藤在制备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5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20年北京市教学名师